您当前的位置:亲宝早教网资讯正文

放养的孩子往往更简单习惯社会正确放养要做到这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20 00:48:50  阅读:1646+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当代孩子大多生活在家长的保护当中,生病了,有家长日夜照顾,上学了,有家长按时接送,出门了,家长们更是隔半个小时来一次电话,生怕孩子出问题。

但这样的保护,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真的有帮助吗?如果有用,为什么那些从小被家长放养大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更容易适应社会呢?

说到放养,最成功的应该是高晓松的妈妈张克群

高晓松毕业于清华,一首《同桌的你》红了数十年,而且在当代,他频频出现在各种谈话类节目当中,幽默、沉稳又不失趣味的语言风格,成为了他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高晓松有所成就,一定离不开爸妈的教导,可当某节目采访高晓松的妈妈张克群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孩子还能这么养。

从张克群在采访中的表现,我们大家可以感觉到,她对儿子没那么多约束,不仅说了“我给孩子削过两根铅笔,就再没管过他们”这样的话,对待孩子的学习,也是一副“从不督促,爱学不学”的态度,如果放在普通家庭,真的很担心把孩子养成生么样。

放养并不是放纵,正确的放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这里要提醒家长一点,放养并不代表家长可以什么都不管,正确的放养,其实就是在正确范围内进行的,如果家长凡事都不管,孩子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生活上不给予孩子过多的帮助

家长们总是觉得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做不好,所以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忍不住去帮忙,有些家长干脆提前把一切做好,殊不知,家长们这样操心过度,反而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孩子入学前,需要学习必备的生活技能,比如穿衣、吃饭、整理物品等,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孩子入学后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作为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技能时,应把引导放在第一位,比如家长想让孩子收拾衣服、书桌,可以尝试在收拾衣服、书桌时,让孩子在一旁观摩,这样做既起到了示范作用,等孩子回到自己房间,也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看到的进行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整理物品的技能,比起家长直接教孩子怎么做,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往往更有效。

2、培养习惯时分寸要掌握好,不能超越原则

很多父母都会护短,无论孩子做错什么,家长们都会无条件地站在孩子这边,可最后,孩子不仅没有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到那时,家长想护也护不住了。但如果完全放养,对孩子的习惯形成不管不顾,也是不可取的。

人们常说,一个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很大帮助,殊不知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坚守原则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放养,不需要家长去限制孩子做什么,而是要对孩子的做法进行把控,让孩知道做法的对错,这样才可以帮助孩子有选择性的形成正确的习惯。

3、孩子有情绪时不要阻碍其发泄

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发生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而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吵吵闹闹很烦,所以会做出限制孩子发泄的举动。实际上,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需要出口,吵吵闹闹就是他们发泄的方式,如果家长过度参与,甚至通过斥责、打骂的方法让孩子停止吵闹,就会阻碍孩子负面情绪的宣泄,容易造成内伤,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

家长遇到孩子吵闹发泄情绪时,应该多交流、多疏导,这样才可以用正确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怎么样处理、控制情绪,性格方面的发展会更完善。

所以说,放养并不代表家长可以完全不管,提供一个正确的环境,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往往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