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掌欣
我的孩子以后能长多高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不感兴趣的父母应该不存在吧。
早产宝宝的父母更容易担心的是,我的孩子早产了,会不可能影响未来的一切……
身高当然也包括在内,今天掌欣就来认真科普一下,我们如何有效的预测以及监测孩子的身高发育。
生长曲线必须用!
新手父母,新手早产宝宝的父母们!
不管你的孩子出生胎龄多少,请你们在担心未来之前,先担心一下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就是在研究了能够统计到的最大量的婴儿样本之后,为大家做的非常靠谱的参照系。
简单来说,生长曲线就是,全世界或者全中国,同样年龄的婴幼儿(早产儿)身高、体重、头围等数据的统计表。
你把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数据放到这个表上,一眼就能看见,他的发育情况大概处于哪个范围,是体重最重的,还是中等的,还是最轻的;是身高最高的,中等的,还是最矮的。
此外,你还能看见发展的新趋势,这个趋势对于早产儿宝宝至关重要,因为绝大多数早产宝宝刚刚开始,各种指标都是落后的。例如,体重属于最低的3%,身高只在5%,但是通过正确的喂养和追赶,你会发现,宝宝慢慢就从3%上升到5%、10%、25%、50%、甚至有些娃直冲98%。
早产宝宝的一切喂养都要基于生长曲线的变化,平稳上升最好,一直很低或者直冲天际都不好。一般来说,我们追赶到25%-50%区间就可以停止母乳强化剂或者不再用专用早产儿奶粉了。
所以,在刚刚出生的1年里,早产宝宝父母,请务必用好生长曲线。
如果你想要知道你家娃之后能长多高的,也请先记录他现在长高的情况合格了么!
遗传公式就是个范围
我的孩子长得挺好,但他以后到底能长多高呢?
先说明一下,早产对未来身高发展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各位早产宝宝父母,请根据矫正月龄,按照足月宝宝一样对待就行!
遗传是对身高最主要的决定因素,通过父母的身高,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大概计算出,孩子成年后的遗传靶标身高范围。
男孩这样算: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整个再除以2;注意,得出的数字上下6-6.5厘米都属于正常范围。
女孩这样算: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整个再除以2;注意,得出的数字上下5-5.5厘米都属于正常范围。
你该不会是立刻掏出了手机,点开了计算器呢?
实际上,当掌小欣第一次看见这个公式的时候,也很激动的准备算一算,但是后面的注意,一下子就打消了我的热情:男生“上下6-6.5cm”,女孩儿“上下5-5.5cm”都属于正常。
这是啥意思?这一上下,同一个父母生的两个男孩儿,即便都属于遗传正常范围,也可以身高上下相差13厘米,女孩儿身高上下可以相差11厘米……
对于一个活生生的人,身高公式预测出来的结果有10几厘米的误差范围,那预测和不预测,有啥区别?
别说差13厘米,差3厘米我们都受不了!
那怎么办呢?我怎么知道我家孩子是朝着遗传的上线走,还是只能到下线呢?
这张表才是关键工具!
如果对孩子的身高真的非常重视,那么你必须收藏下面这张表!
这是首都儿研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制作的,基于全国九省市调查结果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
你的孩子几岁了,身高多少,你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两个数字,在表上得到孩子身高的相对位置。
例如,你家的是男孩子,2周岁(早产儿请用矫正月龄),身高94厘米,一查表,他处于90百分位。也就是比调查中90%的同龄孩子都高,而且如果一直处于这个位置,那么成年身高是多少呢?看一下表格最后:180.4厘米。
这张表格的意义,与生长曲线同样,不仅能清楚看到目前的位置,还能根据发展的趋势,更合理的预测未来。
有的孩子1周岁以内,身高在50%左右,但2岁3岁,长着长着,就到90%,并且此后一直稳定在90%左右,那这肯定是不愁长个儿了。
但相反,如果你的孩子本来在90%,慢慢却回落下来,只有75%、50%了,那就要引起注意了。
在医学意义上,儿童身高发育真正是“病态”了,那其实要长期处于3%左右,并且结合父母的身高来看,才能判断是不是出现了病变。
但是对于普通家长,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身高的增长趋势波动非常大,一会儿在90%,一会儿又50%,或者短时间增长异常快,都是需要警惕的。
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建议,对于非常重视儿童身高的父母,可以在宝宝3岁左右,以及青春期开始前,带孩子到医院检测一下骨龄。再对照这些发育表,就能更加准确的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发展良好。
最后提示大家,今天附上的这张表格,其中的调查数据是2005年的数据了,距离今年已经有15年了,掌小欣没有找到更新的数据表格,如果大家能够找到最新的,那参考最新的更准确。
不过按照世界人口身高发展的普遍趋势,孩子们是慢慢的升高的,15年后的数据,应该跟这张表格有少许差异,并且是往上调整了,大家灵活应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