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亲宝早教网资讯正文

科学家研讨地震波成像发现印度大陆爬升板片撕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05 19:15:01  阅读:6608+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自印度与欧亚发作磕碰以来,印度大陆岩石圈板片在青藏高原下方至少爬升了数百公里,爬升板片东西向改变显着,西部为平爬升,中部为小视点爬升,东部为大视点爬升,爬升间隔由西到东逐步变小。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发育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裂谷(地堑),近年来的研讨依据裂谷空间散布特征、火山岩成分、地震波走时和剪切波割裂,估测印度大陆爬升板片在青藏高原下方撕裂,但是一向缺少直接的深部观测依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讨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壳幔结构勘探学科组博士后刘震与协作导师田小波等使用课题组在青藏高原中部布设的两个宽频带活动台阵(图1)记载的天然远震事情的波形记载,提取了S波接纳函数,并经过很多接纳函数的共转换点叠加成像获得了高原中部岩石圈底界面的崎岖形状(图2)。成果显现:在亚东-谷露裂谷下方,印度爬升板片底界面都发作了显着的东西向错断,两边板片深度相差70 km;在裂谷的两边,青藏高原岩石圈底界面在东西向也存在30 km的深度差异。

经过勘探岩石圈底界面的成像,课题组获得了印度爬升板片撕裂的直接依据:青藏高原在印度的北向推挤下,岩石圈缩短增厚,在南北挤压力和重力一起效果下,高原中部物质发作东西向的扩展;印度大陆爬升板片发作撕裂构成的板片窗为深部的软流圈物质上升供给了通道,热的软流圈物质腐蚀、破坏了上方东西向扩展的高原岩石圈,促进南北向裂谷的发育(图3)。

研讨成果发表于世界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图1 青藏高原区域结构以及台阵散布。其间蓝色三角形和赤色倒三角形别离表明SANDWICH和Tibet-31N台站散布

图2 S波接纳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成像剖面图。(a)剖面方位和150 km和200 km深度平面S-to-P转换点散布状况;(b-i)蓝色虚线表明岩石圈底界面深部散布

图3 印度爬升板片撕裂示意图

来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讨所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