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丁石孙:卓尔学人掌燕园
您广为人知的职务,是北京大学的校长。
但您首先是名教师。
1950年从清华大学数学系结业后,您就留校任教。两年后院系调整,您转入北大数学力学系。
那时您才20多岁,比学生大不了多少。但您对学生,现已“十分认真担任”。
1954年,北大数力系招收了240名学生,其中有高中生,也有工农速成中学的结业生,成果良莠不齐。您除了讲大课之外,还担任了一个“慢班”的班主任。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小学和中学的体系练习,许多数学专业的问题不能了解,乃至看懂教科书也存在困难。每天晚上,您就把困难学生叫到办公室,领着他们像念课文相同念教科书,逐字逐句地解说,直到他们弄通停止。关于根底好的学生,您特别培育,安排他们建立代数小组,定时从《美国数学月刊》上选择一两篇论文让咱们评论。在您的引导下,学生的科学研讨才能得到了提高,一年多的时间里,写成不少小论文。学生们还办出自己的刊物,专门宣布研讨成果。
您说:“教师有热心,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这是您的切身体会,学生也从中获益良多。后来,北大数力系1954级出现了胡文瑞、刘宝镛、王选、张恭庆、张景中、朱建士和周巢尘7位院士和两位卫星、导弹总设计师,在我国数学史、力学史、计算机科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2004年,在该级入学50周年的同学聚会上,您这些年近70岁的学生说,当年不仅是从教师的学识中,更是从教师治学的情绪中学到了许多许多,要像丁教师相同“对待作业尽心竭力去担任好”。
1984年3月,57岁的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您很快给北大带来改动。
您让教务处做查询,发现北大理科各系结业生其时仍在从事本专业作业的并不多。您意识到,本科阶段不该过火着重专业教育,而要拓展学生的视界。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研讨方向。
所以,北大很快开端答应学生提出转系请求。在其时的环境下,这可谓奇观。
您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大力选拔年轻人,实施薪酬包干制,遵循竞争机制,活泼学术空气,加强校生沟通,以根底学科为主,推进学科建设……
您说:“个人也需求自在开展,教师也需求自在开展。我觉得校长并没有略胜一筹的位置,仅有的方法便是创造条件,让咱们可以自在开展。”
北大百年校庆那一年,当您的姓名在留念大会上念出,全场响起火热的掌声。
您很早就立下过一份遗言,说:“对国际来说,我的死是一件极小的工作,曩昔就曩昔了。”
当您去世的音讯传来,您眼中的这件“极小的工作”,在咱们心中引起很大的波涛。
正如一名北大1984级结业生在其所作的吊唁诗中所写——“坦荡真正人,卓尔大学人。燕园一国士,五载掌黉门”。
《我国教育报》2020年04月04日第3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