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亲宝早教网资讯正文

停课在家娃和爸爸互怼暴怒大吼这是怎么回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3-31 15:02:28  阅读:9603+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这是怎么回事?

停课在家,娃和爸爸互怼暴怒大吼

对,我是曾经写过,《再不开学,我家爸爸就要出道了!》在文章里面,盛赞队友的爸爸力Max,左带娃,右带娃,横带娃,竖带娃,换千百种花样,当时文章下面的评论也是清一色的,“别人家的老公”“拯救了银河系”什么什么的,那么耐心,能科学实验、亲子游戏、艺术活动、数语外辅导,简直就是“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爸爸。

但随着神兽在家时间越来越长,脾气和个性都蹭蹭见长,各种怼,各种不,各种顶嘴,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各种不学习,各种小动作,各种不配合,各种说不听,各种不午睡,各种哼哼唧唧,磨磨蹭蹭;爸爸呢,一直在家全天候带娃、家务、三餐、上课、辅导、遛娃、陪玩、陪读,精疲力尽,情绪不好,也是要憋得爆炸了!我不用加班,高高兴兴的下班回家,一进门,看到爸爸黑着脸,带着怒气在吼娃,娃没有午睡,一个人眼皮都快要合上了,困到极致还不肯睡的兴奋,捅捅这,弄弄那。气氛很诡异。

我问大的,大的不说话。我问小的,小的也不肯说。我高强度工作一天,也很累,高高兴兴回家,期待着一家人和和乐乐吃个晚餐,玩一会儿,一起呼呼睡。结果一进门这种状态,也让我很不爽。仿佛忽然就能理解那些霸道总裁小说里在商场上杀伐的CEO,一定要在车里抽根烟,静静心,才能开门回家的桥段。毕竟面对一地鸡毛,也是需要鼓起勇气的。

一进门,这个状态,我脑子就在迅速转,怎么办?怎么办?

莫名的,脑子里浮现了那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为什么学生需要寒暑假?在老师快被折磨疯的时候,把神兽送回给家长,老师缓一缓,在家长快被折磨疯的时候,把神兽送回给学校,家长歇一歇。就是嚯嚯完这边,嚯嚯那边。

当时觉得很好笑,现在觉得很真实,尤其是神兽在家已经两个多月了,而且爸爸和娃都到了相看两厌的阶段。爸爸肯定也是累乏到极致了,自己都没能量了,还被娃求索着,本能的自我保护,才爆发了,吼完了也在后悔着。娃肯定也是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没有被看到,顾及到,照顾到,才导致行为上出现各种不配合,对爸爸忽然的暴怒,肯定也是又怕又委屈。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外围能做的,先做了

很多时候,饥饿,困倦,疲惫,是大人和娃会暴躁的三个重要的因素。我迅速通过眼下的形式判断了一下,估计是因为小马想要和爸爸一起搭个乐高,而爸爸当时想要去做饭,小马的需求是“立即,马上,现在,now”所以爸爸就爆炸了。我没法中途接手搭建了一半的乐高,也没法让正在气头上的小马立刻就睡睡觉,所以,我选择先去弄点吃的。

削了两个小马最喜欢的大青芒,把注意力从两个人互怼的乐高上,分散开来。吃点水果,稍微聊聊,我再去准备快手的晚餐。

一边做饭,我一边放了很轻柔和暖的音乐,我相信也深知音乐的治愈力量。这能帮助他们俩平复心绪。

高兴的时候,听欢乐,节奏明快的歌,悲伤的时候,听听舒缓的音乐,尽情在音乐中发泄,生气的时候,一段重金属,也能让人爆吼出来,烦躁的时候,听听平复内心的音乐,也会让心瞬间安静下来。

这会儿,我觉得家里的气氛比刚进门时好多了。那种剑拔弩张的对抗感,消失了。

晚餐之后,我立刻把娃接手过来,让爸爸能有点独处休息平复的时间。我来高质量的陪伴他。一起阅读,一起写写画画,带娃洗漱,因为没有午睡,提早2个小时,早早的躺在床上,聊聊天,关灯哄娃睡觉。

要认真的分析和复盘

小马睡了之后,我得去和爸爸聊聊。身体上先联结,抱一抱,安慰安慰。然后一起复盘,在哪个点,哪个时刻,发生了什么,点燃了他。

分析小马这种高密度的“控制”是因为什么。

1.高密度的控制行为是一种“反控制”

小马的表现,我的观察是高密度控制,是一种对自我能量的“保护”,也是一种对“控制”的“反控制”。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来说,是两种全然不同的环境。在学校,社会化的过程让孩子能够知悉、了解课程和活动的规律,能够掌握并且愿意遵守相应的规则。因为只有遵守相应的规则,才是被接纳的,这是社会化的过程。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愿意在幼儿园遵守的规则,回到家,却常常不愿意。比如,小马在托班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穿脱衣裤,在幼儿园的时候,也是尽力自己做。但是回到家之后,他常常是哭着喊着“你帮我穿!”“你必须给我脱,我自己脱不下来!”当这些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他却非要家人替他完成,他实际在表达的是,这是家里,不是学校和幼儿园,我并不想再遵守那些规则和做法,我想要在最信赖的人面前耍耍赖,我自己能做到的,我一定要你帮忙,我想要“控制”你,这能让我知道,你很爱我,也能补回我被规则“控制”的那些能量。

与学校和幼儿园不同,家人天然包容爱护孩子,家庭是个更自由,更自在的天地。孩子在家庭中,天然就享有他的“特权”。受疫情影响,线上课,打卡,作业,这些都要在家庭中完成。爸爸要带着他上课,做作业,辅导,还有必须完成的时限,家庭成为了一个有诸多规则和限制的地方。而且这些活动,又都是没有固定规律的。常常是爸爸说,现在我们要做什么什么了,下面我们要做什么什么了。在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小马是被动的被告知,你现在该做这个了,你该做那个了,你现在不能出去玩,你在线上上课呢,你现在不能吃东西,作业还没写完呢。

我想,这是小马感觉自己的人生不能自己支配,处处受到“控制”而自己必须“自救”,积极的通过种种的不配合“反控制”的方式。

他通过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刻要拿到、爸爸和妈妈着急出门,他就一定要在衣服鞋子上弄出诸多问题来延缓他们的步伐、生理海水喷个鼻子,10分钟过去了,可能都喷不上,种种不配合,互怼等高频度的想要控制我们的行为,来自我保护,来和我们争夺“权力”,来反对不由自主的“控制”。

2.爸爸的暴躁来自“反控制”消耗尽了自己的所有耐心和能量

每个被控制的人,都会非常的难受,因为这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能量啊。所以小马奋起反抗,通过“控制”来“反控制”。而爸爸,这个在日程活动安排上“控制”小马的人,却因为小马的种种行为,被“反控制”。

我想要搭乐高,就立刻、必须、马上。

我不要穿这个袜子,我就要穿那个已经脏了,湿了的袜子。

我不想要穿这个衣服出门,再找一件,还是不对,再找一件还是不对。

爸爸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一是支持了小马的“控制”,自己成为了那个被“控制”的人,消耗掉了所有的耐心和能量。又因为娃是无限精力,成人却不是,常常又困又累,为了自保,也奋起反抗,对娃暴怒大吼起来,对小马高频度的控制表示不满。二是爸爸对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限是有要求的。他期待小马可以稳稳的坐好,认真的听讲和老师互动,快而好的完成作业,认真的打卡。因为他对小马的表现有所期待,所以,当小马不尽如他意时,他会有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他尽心陪伴,投入时间和精力,而这只顽劣的小泼猴,却没有呈现出他期待的样子,这也是让他耗尽自己能量的原因。再有,我工作有时很晚才回家,回家也很累,常常就洗洗睡了,也没能给爸爸及时的补充能量和支持到他,我也很自责。

我们得如何改善?

陪伴孩子的确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要求你按照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节奏,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去度过相互陪伴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他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爱你,他想把他做的最有趣的事情,和你一起分享,尽管是通过不自知的控制的方式。

但陪伴孩子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有时候,他们也会愿意陪着你去做他们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想做,但只是因为你喜欢,他就愿意去做的事情。因为他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爱你,他愿意去陪你度过那些他觉得无聊、无趣的时光,只要和你在一起。

我们在爸爸很崩溃的那些时刻,把小马送到姥姥家去,嚯嚯一下姥姥,姥爷,让爸爸歇一歇,但只要小马能有所选择,他一定是喜欢和爸爸在一起。

为了让爸爸和小马都能愉快一些,我也给了他们一些建议:

1.安排活动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和随机性

日程安排要把握好“度”。

规律性是指,要明确的让小马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我们这一天,一共有哪些事情需要完成,并且让他知晓这样做的原因。要避免今天在户外玩了5个小时,两个人都又困又累,回家还要写作业,打卡,赶进度,那就真的是自找不痛快了。

随机性是指,家庭毕竟不是学校和幼儿园,也要保持一定的随机性,高兴了就唱就跳就疯,想多疯一会儿,就去疯一会儿,想在外面多玩一会儿,就多玩一会。只要两个人都不困,不饿,不累,精神状态良好,也不影响下面的日程安排。

某个周日,我在家休息。我早上起来,小马最精神的时候,和他一起英文阅读,一起做饭,吃过饭之后,一起下楼骑自行车,然后回到室内,他可以自由探索,玩一会儿ipad,我也可以休息一会儿,然后再一起下楼踢球,锻炼身体,跑跑,跳跳,回来午饭,中文阅读,画画,写字,尝试着午睡,晚餐,晚间自由活动。

当每天都是这样安排日程,孩子会知道,下一项要做什么了,规律性让他能对每天的日程安排,保持安全感。

自由活动,户外运动,他可以自己选择,怎么玩,玩什么,随机性让他保持新鲜感和自主感。

2.邀请娃一起参与活动的安排,顺便教他时间管理

很多时候,娃那种“被控制”的感觉,都来自自己的人生自己不能自主的剥夺感。我们大家可以邀请娃一起参与活动的安排,我们今天一共有几件事要做。每件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请娃来做安排。先做哪个,再做哪个,晚上回头和娃一起复盘一下,今天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下次可以怎么改进。

如果想要更多玩耍的时间,怎么能快速高效优质的做完作业,打卡?

如果随机碰到什么想要研究的东西,怎么调整日程,保证今天必须完成的作业,都能完成?

如果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的时间很有限,怎么办?调整安排?减少活动?换到明天?提高效率?

我们要让娃参与其中,那种我的人生,我自己把握,我自己做主,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那种自主感,对让娃摆脱那种被控制的感,极其重要。

这也能顺便教会娃如何时间管理,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安排自己,制定日程。

3.有需求冲突,要求同存异,达成一致,也要温和并且坚定拒绝

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需求就是有激烈冲突的。

我太累了,想要休息。孩子没玩够,想要继续玩。

我不想现在立刻就帮他搭乐高,我需要准备午餐。孩子要求立刻就要搭乐高,而这种需求一秒钟都等不了。

我希望孩子能好好上课,但他坐在那儿屁股像有钉子一样扭来扭去。

我希望能把浴帘拉上,以免水都飞溅到外面,但他觉得拉上浴帘太黑了,他什么都看不见。

我们想让孩子坐下来写作业、学习,但他想要先玩一会儿,或者干脆不想写作业。

当有这种激烈的需求冲突时,我们通常会因为不被孩子理解和尊重,不能让孩子服从我们的需求,或者无法管教孩子而感到愤怒,暴躁。

但凡理智尚没有离开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静下来想一下。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合理的?

孩子并不困,并不累,并不需要休息,他想玩。这个需求合理吗?

他现在就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搭乐高,他已经等不及了,这个需求合理吗?

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坐得住,就代表他的行为是不合理的吗?

他害怕很黑,看不清,不想把浴帘拉上,这要求合理吗?

他不想写作业,因为写作业这种重复的练习,虽然对我们帮助巨大,但他还没有发现练习的力量和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想玩,不想写作业,合理吗?

但凡我们能去想一下,我们可能就会又离孩子更近一步。

我们就能在这种懊恼和愤怒中,想出折中的办法。我们就会尝试后退一步,也教孩子后退一步,两个人的需求都适当的妥协,然后达成一致。

我们大家可以一起躺着玩吗?这样我可以休息一下。我可以闭上眼睛休息20分钟吗?20分钟之后,你把我叫醒,我就可以充满活力的和你一起玩了。

我很想和你一起搭乐高,但我也得准备午餐。你愿意把乐高拿到厨房的小凳子上吗?这样我可以一边看着图纸,一边和你一起搭。或者,你愿意帮我一起做饭吗?如果你帮忙,我就可以很快的做完饭,我们就可以很快的一起玩乐高了。

我知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能够坐得住,有的孩子不能。可能我的孩子就是坐不住的那种,我降低我的期待,只要他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听进去就好。

他的确有点怕黑,而浴帘挡住光线,确实视线不好,神马都看不清,这点,其他家人也提出来过。他的要求有合理性,那飞溅到外面的水,我一会儿擦一下吧。也并没有费多少力气。

写作业确实很枯燥,很无趣,我可能得让孩子了解一下,写作业对我们究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写作业,然后再继续下去。

无论是娃还是大人,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无法很好的发觉自己的情绪时,可以提醒,帮助他认识和识别。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控制”也好,“反控制”也好,这种被剥夺的感受都让人很不舒服。

如果孩子的需求不合理,要求非常过分,我们也要坚定的拒绝,并让孩子有路可走。

我现在非常困,我需要休息40分钟,我不能躺着玩,也不能以其他的方式陪伴你,我现在需要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休息,什么都不做。你可以耐心的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你可以去看书,也可以自己看图纸尝试着搭,或者你也可以躺在我的身边,只要你安静的,不要打扰我。40分钟之后,我就起来。

这种独处自我,补充能量的时间很重要。孩子全心全意的爱着我们,当我们坚定的表达我们的需求时,我相信,他能够明白,并且也能够支持我们,至少在我这里,我和小马之间的状态是这样的。

4.问问自己的初心

某天晚上,小马爸被小马气得睡不着。我们聊天时,我问他,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的初心,不是培养他独立自主的做决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以自由快乐的生活吗?

那小马现在是不是如此?

如果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这些想法和观点与我们不同,我们就暴跳如雷,那我们的初心呢?

我们大家都希望他独立自主的做决定,那他在做出和我们期待不同的决定时,我们为何又会感到愤怒和生气呢?我们的初心呢?

这些愤怒和暴躁,只会把我们和孩子推得越来越远,而并不能密切我们的关系,让我们成为彼此最可信赖,最可依靠,最愿意倾吐心事的那个人。

当我们愿意俯下身去了解孩子,去探究孩子,去看见孩子,去复盘过程,去思考自己,去多问一句为什么,多想一下怎么办,我们就能够理解孩子种种行为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就能够明白自己做出的种种举动和反应背后的动机,我们和孩子,心与心相通的那条路,就是流动的,畅通的,无阻的,自然的。

即使现在鸡飞狗跳,暴躁如雷,互怼互吼,但多年之后,我们肯定会想起并且珍惜这样一段与孩子一起成长,全心全意的相互陪伴的时光。

那是一定的。

育儿生活目录下设如下关键词:美剧电影、小马成长、带娃旅行、碎碎念、育儿观点、买买买、读书、母乳喂养、猪队友、节日、纪念日、生日、幼儿园、博物馆。

回复“目录”、“烘焙”、“问答”、“辅食”、“育儿生活”、“小厨房”、“读绘本”、“爱歌词”、“唱童谣”、“玩游戏”、“分享会”、“讲故事”等关键字,查看相应文章。

俊熹麻麻的小宇宙里所有内容,均为俊熹麻麻原创,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平台或公众号转载,请直接在公众号内留言,和俊熹麻麻联系。

点亮“在看”转发关注,就是最高的赞赏

看更多走心育儿文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